三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關于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助企紓困若干政策措施
一、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對符合不裁員少裁員等條件的參保企業,可按一定比例(大型企業30%、中小微企業90%)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繼續實施失業保險費返還政策。實行全程網上申報,實施主動推送服務,簡化審核流程,加快審核速度,大力推進落實,增加企業獲得感。(聯系人:周巖松;聯系電話:3152570、13833637385)
二、落實就業創業補貼。落實各項促進就業創業補貼政策,協助企業盡快享受補貼,減輕疫情影響帶來的經濟壓力、穩定用工崗位。(聯系人:張文;聯系電話:3215149、13785642992)
(一)中小微型企業吸納就業補貼。中小微型企業新招用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或貧困勞動力,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每招用1名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符合條件的企業應于勞動合同履行滿12個月后的3個月內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吸納就業補貼。
(二)中小微型企業招用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中小微企業,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工傷保險費,給予相應勞動合同期限但最長不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的部分。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三)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工傷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補貼時年齡為準)。
(四)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用人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可享受崗位補貼。招用經認定的就業困難人員,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3給予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目前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633元。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補貼時年齡為準)。
(五)小微企業場地租金補貼。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貧困勞動力初次創辦小微企業(不包括入駐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的)并登記就業,且租用經營場地或店鋪的,自創業之日起3年內,給予最長不超過3年的租金補貼。補貼標準為租賃場地面積100平方米以下的,每年3000元;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年5000元。實際租金低于上述標準的,據實補貼。
(六)房租物業水電費補貼。對為登記失業或求職的城鎮失業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初次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多要素創業服務的創業孵化基地(含眾創空間)和入駐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創業園中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按符合條件人員入駐項目給予最長不超過3年的房租物業水電費補貼。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和入駐項目均要經過當地人社部門、財政部門認定批準。
(七)就業見習補貼。享受就業見習補貼的人員范圍為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和貧困縣及民族縣(指生源地)中職學校畢業生,16-24歲失業青年。對吸納上述人員參加就業見習并按月發放基本生活費的單位,給予就業見習補貼,用于見習單位支付見習人員見習期間基本生活費、為見習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就業見習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12個月。
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積極開展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企業職工培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和創業水平,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鼓勵企業發揮培訓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三河市高級技工學校優勢,引導鼓勵技工院校學生志愿參加重點企業復工復產,為企業培養輸送大批高質量的技能人才。按規定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聯系人:楊靜;聯系電話:3212681、13603160799)
四、加大就業服務力度。加強用工信息監測,密切關注企業招用工變化情況,實施“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線上招聘活動,引導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開展網上招聘(廊坊就業網(網址http://rsj.lf.gov.cn/jy)),加大線上招聘力度,大力推廣視頻招聘、遠程面試,促進人崗精準匹配求職等活動,促進返鄉農民工等求職者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同時,利用電視、網絡、微信等媒介多渠道廣泛宣傳,力求企業復工復產用工保障、穩就業工作若干政策和求職招聘信息家喻戶曉。(聯系人:王建民;聯系電話:3152573、15933069381)
五、強化創業融資支持。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實施創業擔保貸款“一站式”服務,著力解決創業者創業初期資金困難,激發全社會有志之士的創業熱情。對當年新招用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數量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人數15%(超過100人的企業達到8%),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小微企業,最高可給予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聯系人:朱學棟;聯系電話:3217133、13832646321)
六、開辟工傷保險經辦綠色通道。對參與疫情防控處置的醫護、防疫等有關工作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其工傷認定無法及時提供有關材料的,用人單位承諾后可實行“容缺后補”予以辦理。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工傷職工的勞動能力鑒定實行優先辦理。對受疫情影響的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案件,及時作出結論,切實保障工傷職工待遇。優化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流程,采取電話、視頻、網絡傳送資料、部門信息共享等方式進行調查核實。(聯系人:曹鍵;聯系電話:3215690、13731611980)
七、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一是加強勞動用工指導服務。通過電話咨詢、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對疫情涉及的勞動報酬支付、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等問題做好政策指引,從源頭上預防勞動爭議發生。二是妥善處理疫情防控期間的勞動人事爭議。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當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時效期間申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受疫情影響的當事人或代理人無法到仲裁機構參加庭審的,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延期開庭審理。受疫情影響導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難以按法定時限審理案件的,可相應順延審理期限。(聯系人:李海濤;聯系電話:3212781、15933062822)